省委一号文件新闻发布会 |
主持人骆莉莉: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现在正值春暖花开的季节,日前省委一号文件正式发布,也就是《关于2023年高水平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
今天我们邀请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王通林,省委办公厅副主任方毅和省农业农村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蒋伟峰,请他们来为大家介绍解读《实施意见》的相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下面我们先请王通林厅长作介绍。
浙江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王通林:
首先,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浙江“三农”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省委、省政府公开发布《关于2023年高水平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继续以省委一号文件形式指导全省“三农”工作,充分表明了新时代新征程省委、省政府持之以恒重“三农”的鲜明态度,久久为功抓“三农”的坚定决心,千方百计兴“三农”的一贯导向。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文件有关情况。
一、文件起草背景
主要有四方面考虑:
一是中央有部署。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并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系统阐释了什么是农业强国、为什么要建设农业强国、怎样建设农业强国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日前中央又出台了新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对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了全面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央一系列决策部署,为起草好省委一号文件、做好新时代新征程浙江“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二是省委有要求。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要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着力推进更高水平城乡一体化。今年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易炼红书记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高水平推动浙江乡村全面振兴。省委一号文件全面承接中央和省委部署,对标省委三个“一号工程”、省政府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等重大行动,坚持前瞻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着力推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三农”决策部署在我省乡村落地见效。
三是浙江有基础。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浙江“三农”工作谋得深、干得实、跑得快,农业农村发展多项指标居全国领先水平。特别是过去一年,我们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罕见持续高温干旱天气等不利影响,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速9年来首次突破3%、达到3.3%;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到51.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65元,连续38年居全国省区第一;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水平68.3%,连续4年居全国第一;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居全国第一;圆满承办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习近平总书记致贺信;获批创建全国唯一的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省、数字乡村引领区、丘陵山区适用小型农业机械推广应用先导区。可以说,成果丰硕、亮点纷呈,这为我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是群众有期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把农业农村搞好了,广大农民安居乐业,他们才有充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当前,我省农业现代化还是“四化同步”发展的短腿。对标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农村人居环境仍需持续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有待健全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还有不少的路要走。今年省委一号文件保持了政策连续性,聚焦重点工作、阶段性任务,把工作着力点放到解决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上,久久为功、持续发力,以乡村振兴提质增效回应百姓生活期盼。
二、文件的主要内容
省委一号文件聚焦共同富裕大场景下的乡村振兴,锚定高效生态农业强省建设目标,结合省情、民情、农情,就做好今年高水平推进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和具体举措,作出针对性的部署安排。整体框架为“1331”,就是1个总要求、3条跑道、3项支撑、1个根本保证,共8个部分、32条。主要内容可概括为稳供给、抓振兴、促融合、强保障。
稳供给,就是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实施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推进产运储加消全链条节粮减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实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稳定保障性蔬菜基地面积,实施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建设行动,做优做强茶叶、水果、食用菌等特色产业。
抓振兴,就是坚持农业“双强”、乡村建设、农民共富三条主跑道,高水平推进乡村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振兴,让农业更强、乡村更美、农民更富。锚定高效生态农业强省建设目标,深化农业“双强”行动,不断提高农业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锚定“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深化乡村建设行动,实施“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升”新“三大革命”,以“千万工程”统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锚定持续缩小“三大差距”目标,深化农民共富行动,持续推进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促进农民持续普遍较快增收,加快山区海岛乡村发展步伐。
促融合,就是以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为重点,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一方面,提升县城承载能力,重点是提升县城产业平台集聚、基础设施支撑、公共服务保障和生态环境承载“四大能力”,进一步发挥县城集聚、辐射、带动作用,支撑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持续深化“千万工程”,重点是加快乡村产业发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文明善治和共同富裕“四大提升”,推动乡村加快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同时,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重点是完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城乡公共资源合理配置等机制,推进乡村营商环境、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新型农业经营体制等改革,加快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强保障,就是以加强党对“三农”工作全面领导为主抓手,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强化乡村振兴要素保障和机制创新,推动各地加大资金保障力度,补齐土地要素供给短板,促进乡村人才振兴,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加强乡村本质安全建设,实现农村稳定安宁。
总的来说,今年的文件主题鲜明、目标聚焦、措施务实,突出系统性谋划、整体性实施、集成式推进,既是全年“三农”重点工作的“任务书”,也是指导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施工图”。
骆莉莉:
谢谢王厅长。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大家提问。
香港经济日报:
我想了解一下,浙江在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方面进展如何?同时,今年浙江要开展哪些工作?请具体介绍一下,谢谢。
王通林:
过去的一年,应该说特别是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推进过程当中,我们始终把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作为一个主战场。具体的谋划当中,我们打出了以集体经济为核心的强村富民的乡村集成改革组合拳,加快农村的“扩中提低”,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去年实现了“三增一减”,继续在全国领跑:①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增长7.5%,年收入20万元以下且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下的行政村全面消除;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6%,比全国农民收入、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分别高0.3、2.5个百分点;③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6%,比全省农民收入高出8个百分点;④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提前缩小到1.9以内,这个也是连续10年缩小。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直接关系到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成色。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聚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89以内”这个目标,重点实施好“一改革、两行动”:
“一改革”,就是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这个改革去年我们已经打了一个组合拳,今年要进一步深化,要持续打好“四拳八招”,即“集体经济+市场化改革”“农业双强+标准地改革”“乡村建设+宅基地改革”“强村富民+数字化改革”四套组合拳,与此同时还要开展强村公司培优带富、农民农村提低帮富等八大招式。实施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年收入30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15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到90%。这个是“一改革”。
“两行动”,就是乡村点亮行动和先富带后富“三同步”行动。第一个是乡村点亮行动,重在加快盘活闲置农房和闲置宅基地等资源,实施万户农家旅游致富计划,发展乡村庭院经济。启动“农创客点亮乡村行动”,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好省农创客发展联合会乡村运营专委会的作用,吸引和聚集一批致力于乡村运营的优秀农创客,探索推广乡村运营先进做法,推动实现“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第二个是先富带后富“三同步”行动,重在深化新型帮共体建设,拓展乡村振兴十大助力行动,提升重特大疾病保障等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推动山区海岛县乡村高质量发展,持续缩小“三大差距”。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
我们知道总书记在浙江工作的时候就提出了“千万工程”,到今年已经有二十年了。浙江各地的乡村我们看到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党的二十大又提出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那么请问如何把握这一新要求?后续有哪些新的部署?谢谢。
浙江省委办公厅副主任方毅: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从美丽乡村到和美乡村,看上去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内涵有了很大的提升,要求我们在乡村建设过程中,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既抓硬件也抓软件,既要物质文明更要精神文明,同时还要在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的基础上,进一步的优化乡村创业创新的环境,既要宜居更要宜业,实现乡村的全方位提升。“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今年是“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我们将以实施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主抓手,以美丽乡村为底色,以未来乡村为示范,以共同富裕为追求,围绕“环境和美、产业和融、人文和润、治理和谐、生活和顺”,点线面结合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构建起“千村未来、万村共富、全域和美”的新格局,加快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具体有六个方面:
一是提高基础设施完备度。以县域为基本单元统筹城镇和村庄布局,健全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机制,加快实施一批县城承载能力补短提能重大项目,推进水、路、电、气、网等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二是提高公共服务便利度。实施城区与乡(镇)村幼儿园一体化管理,加强规范化村级医疗机构和健康村建设,发展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推动“浙系列、邻系列、享系列”等在乡村地区的贯通应用,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三是提高人居环境舒适度。巩固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厕所等整治成果,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长效机制。尊重村庄原有肌理,实施微改造、精提升,推进村庄空间梳理、功能植入、标识配套,塑造整体大美的乡村风貌。
四是提高乡村产业兴旺度。在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基础上,我们将加快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培育食用菌、柑橘、杨梅、湖羊等50亿元级的省级农业全产业链特色链和茶叶、生猪、水产品、中药材等100亿元级的全国农业全产业链重点链,加快发展创意农业,支持创意农业重点实验室建设,深度挖掘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元价值。
五是提高乡村文化兴盛度。实施乡村文化振兴行动,推进“文艺星火赋美”工程,丰富乡村文化供给,保护和传承好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今年我们要培育100个“浙江文化标识”,建成200家乡村博物馆,实施246个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项目。
六是提高乡村社会和谐度。把“和”的理念贯穿乡村建设始终,完善“四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深入推进万村善治工程,深化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以革新餐桌文明等为切入口推进移风易俗,持续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谢谢。
新华社: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加快农业强国的建设,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也对农业强国的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请问浙江在加快高效生态农业强省方面的建设有没有一些相关的考虑?
浙江省委农办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蒋伟峰: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加快推进农业强国是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党对“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就为我们指明了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路子。省委、省政府作出高效生态农业强省建设战略决策,这既体现了我们对党中央作出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战略部署的深刻理解和把握,更是彰显了我们沿着总书记指引的发展道路不断前进的坚定决心。可以说,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强省,这是一条极具浙江辨识度的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子。
我省推动高效生态农业强省建设总体考虑,可以用“126X”体系建设来归纳。“1”就是一个根基,就是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要落实好粮食安全以及耕地保护党政同责,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稳定安全供给,这是我们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的头等大事。“2”就是农业“双强”,要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着力打造农业科创高地、国家丘陵山区小型农业机械推广应用先导区。“6”就是六个“百千”工程,我们将围绕农业高质量发展补短提能,大力实施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智慧农业、农产品冷链物流、农产品加工等六个“百千”工程。“X”就是培育壮大“十业万亿”乡村产业和“百链千亿”农业全产业链,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绿色高效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以及充满活力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谢谢。
澎湃新闻:
我们知道确保粮食安全一直是十分重要的头等大事。那么想请问一下浙江去年的粮食生产形势总体怎么样?下一步将从哪些方面确保粮食生产安全?谢谢。
蒋伟峰:
应该说去年一年非常不容易,我们克服了持续的高温干旱,以及严重的病虫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全省的粮食生产还是保持了稳中向好的态势,去年全省的粮食播种面积达到了1530.7万亩,总产量达到了124.2亿斤,均创下了近7年新高。特别是我们的早稻,早稻面积增量、产量增量均位列全国第一,夏粮、夏油以及早稻生产都得到了农业农村部的通报表扬,正是因为我们粮食生产比较好的形势,对于稳定物价、稳定经济、稳定全局发挥了基础性的作用。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把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作为头等大事、摆在首要位置,我们提出了今年的目标,粮食生产的播种面积要稳定在1520万亩以上,产量要稳定在124亿斤以上。重点是围绕“三抓三强”开展工作:
第一,抓耕地强根本。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我们今年要落实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做好三篇文章,就是做好耕地的增量文章、提质文章以及管控文章。所谓增量就是增数量,我们全年计划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60万亩以上,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所谓提质就是提质量,要开展陡坡农用地与平原林地的置换,实施“百大精品”造地工程,持续加大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所谓管控就是管用途,要建立耕地种植用途管控机制,探索耕地进出平衡“先进后出”机制,严格控制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
第二,抓科技强支撑。藏粮于地,也要藏粮于技,重点是打好“三场战役”:一是种业革命翻身仗,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持续稳定实施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二是农业核心技术攻关战,制定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方案,实施“尖兵”“领雁”和“三农九方”农业产业技术创新等项目,同时要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三是丘陵山区小型农机突破战,加速先进适用丘陵山地机具、技术、装备研发应用,打造“浙江制造”小型农机标志性品牌。
第三,抓机制强动能。我们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只会加大,不会减少,继续强化“谁种粮谁受益、谁多种粮谁多受益”的鲜明导向,完善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建立产粮大县利益补偿机制,保持稻谷最低收购价高于国家最低收购价,全省域实施水稻完全成本保险,积极探索种植收入保险,让农民种粮有钱赚、有奔头。谢谢。
潮新闻:
我们在采访中发现浙江有不少的乡村在发展特色产业,也有了很好的基础。那么想请问一下,浙江在提升乡村产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有哪些部署?谢谢。
王通林:
谢谢这位记者,刚才你提了一个应该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始终也有这个观点,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振兴。如果产业不振兴,乡村就很难有人气,更不要说要集聚财气、做出大气。所以说发展乡村产业,浙江这么多年来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怎么样让我们乡村的产业强起来、走得出去,也能够回得来。特别是今年省委提出实施三个“一号工程”,这为浙江乡村产业的做强做大指明了方向。省委的一号文件当中就这个问题我们也作了专门的部署,主要是“三个提”:
一是创新提质乡村数字经济。加快乡村数字产业增效,推进未来农场、数字农业工厂的建设,特别是发挥好平台经济作用,培育网上农博、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农产品销售的电商新业态,今年全年计划实现农村网络零售总额1.1万亿元。加快乡村数字服务提质,完善“浙江乡村大脑+浙农系列应用”,“浙农码”今年用码量提出的目标是日均30万次以上。加快乡村数字基础提升,开展乡村数字化新基建工程,缩小城乡数字鸿沟。通过这几方面努力,我们要加快建设数字乡村引领区,这个也在全国是唯一的。
二是升级提能乡村地瓜经济。发展农业总部经济,推广各地的一些好的做法,比如台州“追着太阳种西瓜”、嵊州“三界种粮队”外拓种粮等模式。同时我们还要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长三角地区农业的交流合作,落实RCEP三年行动计划。举办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保护与发展联盟会议。大力培育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今年我们提出要新增“品字标浙江农产”品牌企业20家、绿色食品400个。同时,我们还要充分发挥浙江省的展会平台作用和功能,办好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浙江农业博览会、浙江种业博览会等一系列展会。
三是优化提升乡村营商环境。一方面,深化农业农村投资“一件事+明白纸”集成改革,规范农业农村行政审批事项服务,完善网上办事引导功能,优化农业农村项目用地、环评等审批流程;另一方面,深化以“三块地”为核心的农村各项改革,全面激活农村的各种要素和资源,通过两端发力,全方位提升乡村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要素环境、发展环境、治理环境等等,让我们的农村真正成为创业创新的沃土、投资兴业的热土、和美生活的乐土。谢谢。
浙商杂志:
请问今年省委一号文件关于种业发展是如何部署的?因为我们知道,浙江省种业存在规模小、缺少龙头企业这样的问题,同时科研机构的一些成果市场化的转化不足,种业公司会渴求好的品种。请问今年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促进种业发展?谢谢。
蒋伟峰:
谢谢浙商杂志的记者。应该说你提的这个问题非常重要,这个问题也是切中了当前我们推动高效生态农业强省建设的一个要害。种业企业规模小,缺少头部企业,这个确实是我们当前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个软肋,也是短板,也是我们的一个痛点。所以说加快推进种业革命,实现农业科技高水平的自立自强,这是我们农业强国建设的重大课题,也是我们高效生态农业强省建设的重要内容。省委、省政府对种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去年专门成立了浙江种业集团。
通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全省持证的种业企业发展到1200多家。我们在粮油、特色蔬菜、茶树、优质肉鸡、蛋鸭、水产这些领域的育种优势是非常明显的,我们浙江的特点就是小,但是它这个特色化、专业化的特点非常突出,很多的企业具有成为“隐形”冠军、成为“单打”冠军的潜力。我们去年首批的国家种业阵形企业浙江省有14家,整个数量是全国第5,水产种业企业的数量是全国第3,浙江的种业发展还是有很大优势的。
但是正如你所说,我们确实头部企业少。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去年成立了浙江种业集团,今年的“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种业革命,我们部署了要持续实施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完成全省农业种子资源的普查,推进省农作物种子资源库、水产种质资源库以及畜禽遗传资源库建设,等等。
下一步,如何加快种业革命,把农业种业这个“芯片”做强,打好种业的翻身仗,我们有很多的部署。针对种业企业规模小的问题,我们将联合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人力社保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出台《关于加强种业企业培育的指导意见》。针对优良品种不足的问题,我们重点围绕优势特色品种选育,在牵头实施国家西兰花、茶树联合育种攻关的同时,打造一批“骨干企业牵头,首席专家挂帅,产学研推协同”的省级育繁推种业创新平台。同时积极支持企业建立种业研究院,建设稳定的科研创新基地和南繁育种基地。针对当前存在的成果市场转化不足的问题,我们将加快农作物、畜禽、水产等良繁县、良繁基地建设,建立一批稳定的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的良繁基地。我们还要集中打造一批“看禾选种”的窗口,举办浙江种博会以及水稻、鲜食玉米等新品种大会,为企业搭建平台,加快新品种宣传推广,推动优良品种的市场转化。
总之,我觉得种业振兴、种业革命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我们已经意识到了,所以我们定将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谢谢。
浙江之声:
党的二十大再次重申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请问今年省里如何强化农业农村领域的政策保障,还有体制机制的一些创新?谢谢。
方毅:
浙江要实现“两个先行”,最大的短板还是在农业农村,所以要投入更多的资源、给予更大的支持。这方面我们也一直在努力,特别是去年以来,浙江以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清单为抓手,创新实施了农业标准地改革等一批突破性抓手,推动各级各部门真金白银地投、真刀真枪地干,从而带动更多的资源要素向乡村汇聚,有力支撑了全省高水平乡村振兴。
今年我省的“一号文件”延续坚决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的鲜明导向,围绕深化“钱、地、人”要素配置集成改革,在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上创设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比如,在党建统领上,提出要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新时代“领雁工程”,深化党建联建机制和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体系化抓好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提升,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再比如,在人才振兴上,提出要实施乡村绿领人才培育计划,培育乡村振兴领军人才1000名以上,新招引4万名以上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新培育农创客2万名。在用地保障上,提出要落实农业重大产业项目用地保障机制,实行单列跑道、单设标准;今年要建成农业标准地40万亩以上。在资金支持上,我们去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的农林水支出达到了831.2亿元,今年还将继续加大支持的力度。特别是今年我们提出,各设区市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资金占比要达到6%。同时,要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和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支持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振兴基金,通过多措并举,着力构建财政优先保障、土地出让收入优先用于、金融重点倾斜的多元投入的格局。谢谢。
骆莉莉:
谢谢。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提问环节就到这里,感谢三位发布人,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