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2904/2022-784705 | 主题分类: | 政务公开 |
---|---|---|---|
发布机构: | 省经信厅 | 成文日期: | 2022-07-07 |
索引号: | 002482904/2022-784705 |
---|---|
主题分类: | 政务公开 |
发布机构: | 省经信厅 |
公开日期: | 2022-07-07 2022-07-07 |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50号提案的答复 A |
www.365466.com_beat365官方网站_365bet赌场手机投注 |
|
民建省委会: 贵单位在省十二届政协五次会议上提出的第50号提案《关于加快发展“专精特新”企业的建议》收悉。十分感谢对我省加快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对有关建议,我厅高度重视,组织有关职能处室进行专题调研,经与省科技厅、省税务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人行杭州中心支行、浙江银保监局、浙江证监局等有关部门协商研究,答复意见如下: 一、我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成效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度重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我省列入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70家,其中重点小巨人201家,均居全国第一位;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25家。这批企业已成为“补链强链”和引领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从470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主要集中分布在县域。“小巨人”企业主要集中在工业大市、工业大县,支撑作用明显,42个工业大县共有35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总数的75.1%。二是产业集中在先进制造业。“小巨人”企业集中分布在制造业,共有454家,占比96.6%。三是可持续发展时间长。“小巨人”企业成立时间普遍在15年以上,深耕各自行业超10年的企业占比达75.6%,时间最长的已有40年。四是高研发投入。2021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研发费用合计96.3亿元,同比增长27.8 %;研发投入占比为5.26%。五是高成长性。2021年全部“专精特新”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万亿元,同比增长25.5%;营业收入9.1万亿元,同比增长27.1 %;出口交货值2803亿元,同比增长33.4%。 二、我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的主要做法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省级层面先后出台《推进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培育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在创新、金融、财政、品牌、电商、资源要素等给予政策引导和支持。统筹优化使用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分配,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倾斜;优先推荐具备条件的“小巨人”企业列为上市后备企业。 (二)推动创新引领驱动。一是以“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为重点,以“415”产业集群为主攻方向,重点聚焦集成电路、5G、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装备等标志性产业链,遴选出一批重点“小巨人”企业,支持企业围绕“卡脖子”关键短板技术和产品,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参与产链协同创新项目。二是围绕三大科创高地领域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全省现有省重点企业研究院291家、省企业研究院1697家、省高企研发中心4328家。全省47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中有387家企业已设省级企业研发机构,研发机构覆盖率超过82%。三是积极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申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全省47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中有467家已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四是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 为切入点,助推中小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重点面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引导参与分行业产业大脑建设。 (三)实施精准服务促发展。一是推进企业码建设应用,开展线上线下服务,不断提升企业服务的便利度和服务效率。截至2021年底,全省领码市场主体267.9万家,访问量超过2.6亿次,兑现政策资金275亿元,“码”上解决企业诉求17.8万件。二是强化金融支持“专精特新”。截至2022年3月末,我省470家“小巨人”企业中有贷款的企业207家(占比44%),贷款余额170.5亿元,户均贷款余额8239.1万元;212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中有贷款的企业1421家(占比66.9%),贷款余额1085.8亿元,户均贷款余额7640.9万元。三是以高新技术企业为基础,支持高新技术骨干企业引育高端创新人才,2021年资助企业引进海外工程师281名,引进培育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40个。四是在全国首创“一指减负”数字化改革场景应用,2021年以来,全省企业减负降本金额达到2793亿元,惠及企业5995万家次,超额完成2021年2500亿元目标任务。五是加强协作对接,组织相关机构专项服务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组织头部企业与“专精特新”企业开展协作配套对接活动;开展“专精特新”企业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持续提升管理水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虽然我省在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标国际先进,对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提案中提到的梯度培育政策、研发支持、数字化绿色化转型、精准服务能力等有待进一步强化。下一步,将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关于培育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重点从几个方面发力: (一)加快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一是我省以“科技企业双倍增”“放水养鱼”“雏鹰行动”“雄鹰行动”“凤凰行动”等行动为抓手,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构建以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级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为主体的梯度培育体系。力争2022年全年新增雄鹰企业10家、上市企业7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00家、单项冠军企业20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00家。完善梯度培育工作机制,构建优质企业培育库和细分行业产业监测运行机制。二是加强在产业链现代化中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深入实施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在标志性产业链建立“链长+链主+专精特新”协同机制,打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共同推进共性“卡脖子”技术攻关、产业链协同创新,打造具有安全性、稳定性、竞争力的标志性产业链。 (二)加大锻长板补短板强化研发支持。一是实施“专精特新”企业研发机构能级提升行动。推动尚未建立企业研发机构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快建设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引导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向企业研究院升级。对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软件类等知识密集型企业,在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时可适当放宽销售收入、研发场地面积及科研设备原值等条件。二是引导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挥省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作用,支持有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面向“专精特新”企业广泛征集关键技术攻关需求,凝炼省重点研发计划指南,支持“专精特新”企业联合优势创新力量组建创新联合体,围绕“卡脖子”问题和前沿技术开展攻关,掌握一批“杀手锏”“金钟罩”技术。三是推进科技惠企政策扎实落地。贯彻落实《科技惠企政策十条》,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技术转让等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市、区)在全面执行国家政策基础上,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再按25%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标准给予奖补。 (三)以数字化绿色化变革引领高质量发展。一是全力推进数字化改革,打造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积极推进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核心的数字经济系统建设,通过产业大脑能力组件建设,为“专精特新”企业转型提升赋能助力。同时,引导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提升,建设“未来工厂”,让更多“专精特新”企业成为引领带动中小企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的示范样板。二是实施以“科技大脑+未来实验室”为核心的科技创新数字化改革,浙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浙里加计扣除、浙里大仪共享等一大批多跨协同应用场景上线运行,极大的便捷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借力线上平台享受各类创新资源和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三是以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为基础,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高校院所协会及专业机构共同参与建设,集聚技术研发、工业设计、检验检测、标准信息、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创业孵化、人才培育、科技金融等各类创新资源和服务,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全链条服务。 (四)加大精准服务力度。一是加大上市培育力度。深入实施“凤凰行动”计划,深化做好“专精特新”企业的上市培育工作。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纳入我省企业股改和上市培育重点清单,支持省股权交易中心设立“专精特新板”,建立区域性股权市场三级培育体系,会同各交易所和中介机构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和辅导。二是深化企业融资服务。加大融资增信支持力度。积极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一体化建设,加强对“专精特新”企业的融资担保支持力度。积极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会同各类金融机构,加快实施面向我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融资的专项政策,打造基于全生命周期的融资体系。三是推动企业融通发展。组织国内外知名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与我省重点“小巨人”企业开展对接活动,打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支持拓展国内外市场。定期组织召开“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品发布会,及时发布展会目录,鼓励企业参加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等各类展会,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指导“专精特新”企业抢抓RCEP生效实施机遇,深化与其他RCEP国家经贸合作。四是以企业码为载体建设“专精特新”企业服务一体化平台,全面提升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撑能力。加大人才保障力度。建立完善“专精特新”企业紧缺专业人才需求目录,鼓励各地开设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改进和优化人才评价制度,符合我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职称“直通车”申报条件的,可直接申报相应高级职称。在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中,经省市认定为高层次人才的可享受当地同城待遇,在人才评价、租房买房、子女教育等方面优先给予支持。五是加大服务企业力度,省、市、县、乡四级联动开展“万名干部助万企”精准服务活动,“一对一”精准开展企业防疫督促指导、惠企政策帮享和诉求协调解决等服务。六是大要素保障力度。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落实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政策,对亩均评价等级为A类的“专精特新”企业新增投资项目,优先纳入省重大产业项目库,按规定给予用能、用地、排放指标等要素保障,全力保障“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项目用能。引导各地按“增存挂钩”要求,以新增撬动存量,加大存量土地盘活利用力度,统筹新增计划指标、批而未供土地、存量建设用地等保障“专精特新”企业建设用地需求,鼓励打造一批“专精特新”特色园区。 对提案中提到的“在研发支出加计加除税收优惠政策中,增加创新成果与税收优惠力度的关联,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于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科技投入高、研发风险高或研发周期长的行业出台单独的优惠政策”,由于省级部门没有税收政策制定权,税务部门将积极向上反映涉税需求。 联系人:中小企业与民营经济发展处 应红英 电 话:0571-87059133,传 真:0571-87058111 邮 编:310007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2022年7月7日 |
打印 关闭 |